找到相关内容665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方立天: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

    持续而无间断。如上座部对禅定的心性表现、心理过程作了非常细密的观察、研究和分析,指出存在一种“有分识”,它在生命最初形成的刹那称为“结生心”,生命完结...不同,文说:   或处人天,转轮圣王、释梵诸王,是小药草;知无漏法,能得涅盘,起六神通,及得三明,独处山林,常行禅定,得缘觉证,是药草;求世尊处,我当作佛,行精进定,是上药草。又诸佛子,专心佛道,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61473178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修道的资粮。然后在禅定去如实地观察抉择缘起世间的无常与无我,解脱一切“苦”“集”,终而现证不生不灭的涅?寂静。根本究竟的增长智慧的方法还是依于“亲近善士,听闻正法,如理作意,法随法行,” 由听闻思维...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,如何运用佛法协助现代人舒解压力,消融烦恼,进而探索生命意义,寻求安心之道,虽然缘起是在非营利机构的管理使用,但对包含宗教师在内的广大社会民众,应该具有相同的参考价值。前美国慈氏学苑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

    以理解取消理解” 便是这样的哲学。这个负的哲学给“出世宗教”提供最确定的方法,因为这种方法避免了任何独断,避免了任何无根据的肯定。[13]为此,梁漱溟引用《楞严经》来介绍禅定的奢摩他(samatha...这个不可知,即所说是空,而这个空应该保持彻底的否定性。根本的解决在于从一切知识逻辑出离,回归到出世间的直觉,然后,以后得智反观世间,回到知识或逻辑,指出万法实相,而将众生导向修养禅定或沉思,将世间导向...

    梅谦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61973473.html
  • 增长五根,悟入实相

    地方教学,那儿种有盆栽,有位学员过度热心地一直为盆栽浇水,以致所有的叶子都掉光了。如果你忙碌于太多的佛法讨论,同样的情况也会在你的禅定发生。即使是老师的开示,也要仔细评估,一般原则是练习分辨,判断听到...,以及愈来愈深的慧根。而最后的产物是智慧—得以悟入实相最深真理的心的力量,让我们从无明解脱,并远离愚痴所导致的结果—痛苦、无明与各种的不快乐。为了让这些发展产生,必须有适切的因素出现。有九个因素能...

    班迪达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474073.html
  • 有关“三类境”的几个问题

    禅定以假想慧分解之,直到已邻近虚空、不能再分解为止,而将其假名为极微,故“诸极微,但假想立,自体实无。”[6]此意于唯识论典如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显扬圣教论》均曾多处提及,《成唯识论》对此亦有较为...有关“三类境”的几个问题  傅新毅  “三类境颂”虽只有短短的四句、二十字,却是奘传唯识学最大的难题之一。清末民初,法相唯识之学复振于中夏,于时曾有多次大规模的学理论争,涉及到法相与唯识分宗之争、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974082.html
  • 三一论、基督论与华严佛学

    变成父的互相转换;同样地,正如上面对华严的解释,所谓相即相入,基本上也是指前一种意义的过渡,多过是指后一种意义的过渡。  事事无碍法界是佛陀成道所顿见的境界,若要进入此一境界所要求的是禅定的体证甚至...三一论、基督论与华严佛学  赖品超  内容提要:在近年的耶佛对话,对三一论的的关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。然而,一直以来的讨论,基本上皆是以大乘佛学的空来比较基督宗教的三一论,间也有提及由天台哲学去...

    赖品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474433.html
  • 道宣与长安社会

    道宣自己在禅定与“天人”感通的问答,分“佛事”和“律相”两部分。《天竺舍卫国祗洹寺图经》,叙述祗洹寺的建筑布局、结构和灵异。祗洹寺就是“祗树给孤独园”,是印度最早的佛寺之一,与“竹林精舍”齐名。...高屋建瓴,直截了断,实具宗匠手眼。在太虚法师认为可学为依止之“隋唐诸宗师”,律宗祖师道宣即其一。诚如是,则隋唐佛教之活力何在?诸宗师又是如何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大事?本文拟以长安社会的文化生活作为背景,对...

    王亚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278298.html
  • 佛学问答——惟贤长老答

    佛学问答——惟贤长老答 1、“没有般若的修行都是外道”这句到底对不对?禅定出现景象应如何看待?到底是好还是坏? 答:外道不外道,就看有没有正见。有正见的修,也就是依照般若的修行作观察,般若...起来,久而久之动就有静,哪怕你在众人、闹市,就能保持静态。动有静,这就是禅定功夫,任何外境都动不了,也就有了定力。 66、哪一条道路是成佛的最快法门? 成佛之道路,打个比方,相当于从北京到重庆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878881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

    。6)现前地,由“缘起”之智,引生“无分别智”,令“最胜般若” 现前。7)远行地,住于无相行,在禅定悟空寂无相之理,远离世间二乘。8)不动地,无分别智任运相续,不为一切事相烦恼所动。9)善慧地,成就...顿然觉悟的关系、认识过程量的积累与质的飞跃的关系等。但是,它首先是佛教的,其次才是哲学的。要真正把握中国佛教的顿悟学说,就不能离开中国佛教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,同时还要研究顿悟学说所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2578946.html
  • 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

    “经流江东,多有未备,禅法无闻,律藏残缺”???,乃派自己弟子远寻众经,后又组织佛陀跋陀罗译出《修行方便禅经》,从而使禅学流行于江南。慧远禅观是以观想念佛为主的念佛三昧,主要是在禅定观想佛的相好庄严...,尤擅老庄。从接下来的记载,我们看到这样的事件改变了他的命运,即与道安的相遇。据载慧远二十一岁时,欲南渡,由于战乱而未果,“时沙门释道安立寺于太行恒山,弘赞像法,声甚著闻,远遂往归之。一面尽敬。以为...

    张有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325681222.html